节水教学案例之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作者: njgldyzx | 发布时间: 2021/10/21 15:26:35 | 959次浏览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不再作要求,但是在南京市教学建议中,依然提出了要适当的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的状况。教材首先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阐述了水资源的概念,认识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结合“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活动1以及教材的阅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思考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教材运用实例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说明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同时教材又运用一组图片反映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进步,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解决人水矛盾中的重要意义。活动2以以色列水资源利用的成功范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农业可否从中获取什么启示。在“合理利用水资源”一段内容中,教材从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两个方面来说明水资源利用不当引发的环境问题。为了加强感性认识,教材选择“咸海的忧虑”为案例,分析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人类活动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人类不顾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无序、无节制地扩大耕地面积、引水灌溉,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个案例的落脚点是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自然界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类要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活动3的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决策分析,正确处理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关系。第二个问题从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的角度,就如何解决我国北方城市缺水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整个第三章第一节中已经详细的了解了水资源的种类,以及水循环的环节和意义,对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学生讨论
设立真实的情境,全国四个地区缺水问题,由学生讨论回答缺水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2、教师总结答题模式
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答案并总结答题模式。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能运用图表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3、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了解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策略。
三、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中国四个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图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通过水资源在生活中的合理利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人地关系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四、教学重点
1.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合理利用水资源。
五、教学难点
如何在生活中合理利用水资源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印度青蛙结婚,引入世界各地求雨的风俗
讨论为什么要求雨?
水资源很重要,水资源数量影响了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了经济活动的效益。
为什么这些地方要求雨?
缺水
引入水资源概念
分析图表,分析水资源
了解水资源分布及衡量指标,指导学生看图找出世界水资源分布
分析世界各个国家水资源多少,通过对比得出我国水资源现状
分析地图,得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设计问题小组讨论,我国四个不同地区是否会缺水为什么?
分四个区域,分别说明缺水原因与措施
补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
将之前的内容进行总结
课堂反馈练习
常识普及
学生实践活动

